|
 |
|
作者:克里斯多夫.巴爾梅
出版社:書林出版
初版日期:2010年09月17日
再版日期:
定價:280 元
ISBN:9789574453641
EAN : 9789574453641
叢書系列: 愛說戲
/
平裝 / 256頁
狀態:正常
|
|
|
|
|
|
 |
|
從最古老的梵劇詩學經典《舞論》、日本能劇大師世阿彌,到當代最前衛的羅伯勒帕吉、DV8肢體劇場,還有音樂劇場《波希米亞人》與《艾里唐特》、劇場舞蹈《彼得洛希卡》與《進入阿基里斯》的比較。所有當代劇場研究的面向,都可在書中窺見各自的脈絡。
□涵括舞台劇、歌劇和劇場舞蹈,針對各種劇場類型進行整合與比較。
□以跨文化視角,從表演者、觀賞者與空間等基本元素出發,瀏覽劇場與表演的多元面向。
□結合劇場理論、編史學、文本與表演分析等方法論的思考。
□以引導學生進入劇場研究的世界為目標,滿足劇場學多樣化的課程需求。
□架構完整,包含詮釋關鍵主題的方塊文章、延伸閱讀、注釋、索引等。
目錄
作者序
導論:劇場與劇場研究
整合劇場研究
從劇場研究到表演研究
全書大綱
第一部 劇場的元素
第一章 表演者與演員
理論與分析
演技教學
跨文化的視角
第二章 觀賞者與觀眾
觀賞者的反應
接受與反應
觀眾
第三章 空間與場所
劇場空間
舞臺空間
劇院的場所
第二部 主題與方法
第四章 劇場理論1:歷史上的典範
模擬
詩作
洗滌
第五章 劇場理論2:系統與批判的進路
符號學
後結構主義與精神分析
現象學
文化唯物主義
劇場性與表演理論
第六章 劇場編史學
原始資料與重建
戲場圖像研究
歷史的分期
當代的進路
總結與遠景
第七章 文本與表演
文本的地位
從戲劇到劇場文本
劇本、製作與演出
第八章 表演分析
筆記與文件
分析的工具
分析的目標
方法與模式
第九章 音樂劇場
元素
音樂戲劇構成學
文本與搬演
分析實例:《波希米亞人》與《艾里唐特》
第十章 劇場舞蹈
元素
動作分析:記譜、符號學與意識形態
分析:《彼得洛希卡》與《進入阿基里斯》
第三部 不同學科間的劇場研究
第十一章 應用劇場
應用劇場的例子
歷史的軌跡
理論的典範
研究方法
遠景
第十二章 劇場與媒體
劇場作為一種媒介
劇場與其他媒體
互為媒介性
參考書目
索引
譯後記
推薦序 |
|
|
|
 |
|
著者簡介 克里斯多夫‧巴爾梅Christopher Balme
慕尼黑大學劇場學系系主任及藝術與歷史學院院長,學術期刊《現代戲場論壇》 (Forum Modernes Theater)主編。在紐西蘭成長,1985年移居德國任教,並曾於2004至06年間任阿姆斯特丹大學劇場學系系主任。重要著作包括《去殖民化舞台:劇場折衷主義與後殖民戲劇》(Decolonizing the Stage: Theatrical syncretism and postcolonial drama)(1999)、《太平洋表演:南太平洋的劇場性與跨文化接觸》(Pacific Performances: Theatricality and Cross-Cultural Encounter in the South Seas)(2007)及《劇場學導論》(Einfhrung in die Theaterwissenschaft)(1999)等。
譯者簡介 耿一偉
花蓮人,著有《羅伯威爾森:光的無限力量》、《喚醒東方歐蘭朵》、《動作的文藝復興:現代默劇小史》、《誰來陪我跳恰恰:澎恰恰傳》、《在台北看書》、《華格納的愛情劇:崔斯坦與伊索德》(合著);譯有《空的空間》、《布拉格畫像》、《給菲莉絲的情書》、《恰佩克的秘密花園》、《哈維爾戲劇選》(合譯)。 |
|
|
|
 |
|
 |
|
|
|